

鋁合金板材(厚度>3mm)在熱軋、剪切、退火、淬火過程中,因溫度、壓下輥形變化、工藝冷卻控制不當,總會產生或大或小的縱向彎曲、橫向彎曲、邊部波浪和內應力,為了消除缺陷與使內應力降低到盡可能低的水平,必須在退火之前或時效前進行矯直。根據設備配置情況及應用范圍有三種矯直方式:輥式矯直、壓平矯直和鉗式拉伸矯直。前兩種不但設備較簡單,工藝技術也不高,是一種相當古老的工藝,但是現在仍廣為應用,在此不再贅述。后一種是20世紀40年代中期以來,在工業發達國家發展起來的,中國1956年開始引進此設備與技術。當前,鋁合金板拉伸矯直裝備水平與技術高低已經成為衡量一個國家鋁加工業是否強大的主要標志之一,能否為航空航天工業提高所需的關鍵鋁材的重要標志。
鋁合金板材在淬火過程中,由于板材表面層和中心層存在相當大的溫度差,從而產生很大的內部殘余應力,表層為壓應力,中心部為拉應力,如果在機械加工之前預先把這種殘余應力消除85%以上,那么在以后用數控加工中心制造零部件時,板材就不會發生不允許的變形,以致無法繼續加工而成為廢品。因此,必須在機械加工之前,對淬火板材進行預拉伸矯直,以消除殘余應力,一般拉伸永久變形率小于35%,太小達不到消除波浪和殘余應力的效果;太大可能產生滑移線,還可能出現新的內應力分布不均。因為是在零部件機械加工之前進行的拉伸,也就是說這種拉伸是為順利進行機械加工提供材料,故稱之為預拉伸,所生產的板材稱為預拉伸厚板(prestretched aluminium alloy plate)。
全世界有中國、美國、德國、俄羅斯、法國、日本等13個國家可以生產鋁合金預拉伸板,總生產能力約500kt/a。美國和中國的拉伸機數居前,中國最多,共有12臺;美國第二,有11臺。到2016年,中國可能有24臺,大大超過美國,屆時,中國將成為世界的預拉伸機王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