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鋁代銅”主要是指用鋁材代替銅材生產導體。19世紀初期,鋁導體就已經出現了。20世紀60年代以后,由于銅資源有限,較為貴重,而與銅性能最為接近的鋁資源豐富,取之不盡,“以鋁代銅”的概念被提出。鋁—鎂—硅合金是在電線、電纜中使用得最多的鋁合金,為6101及6201合金,狀態為T1及T4。2020年,該種鋁合金在全世界的用量超過5000kt,在中國的用量預計超過1600kt,約占總消費的30%以上。俄羅斯正在研發納米顯微組織導線鋁合金,其抗拉強度為320MPa-370MPa,電導率為57.2% IACS-56.1% IACS(國際退火銅標準,International Annealed Copper Standard)。中國銅資源較為稀缺,而銅在生產某些部件或產品時又是不可或缺的。因此,必須珍惜用銅,切實做好“以鋁代銅”工作。
銅、鋁性能比較
銅是人類使用最早的金屬元素之一。銅顏色紫紅,熱導率及電導率高,是良好的導體;在干燥空氣中不氧化,在含有CO2的濕空氣中會形成銅綠;與堿性溶液反應很慢,但易與氨形成配合物;標準電極電位為+0.337V,不能置換酸液中的氫,但可溶于有氧化作用的酸中,二價銅的電化當量為0.0003294g/C(庫倫)。銅的提取、加工、回收與再利用并不困難,因此,從原始社會到文明昌盛、科學技術高度發達的今天,銅制品一直陪伴著人類,為人類的進步作出了重大貢獻。
鋁是一種較為年輕的金屬元素。1746年,德國科學家波特(J.H.Pott)用明礬制得氧化鋁。1807年,英國化學家戴維(H.Davy)試圖電解熔融氧化鋁制取鋁,并于第二年給預想的金屬取名為Alumium,后改為Aluminium,即鋁。1825年,丹麥化學家奧斯特(H.C.Oersted)用鉀汞齊還原無水氧化鋁,獲得了幾毫克鋁。1827年,德國科學家沃勒(F. Wohler)用鉀還原氧化鋁,得到了少量鋁。1854年,法國科學家德維爾(S.C. Deville)用鈉還原NaAlCl4配合鹽制得鋁,并生產一些皇室用品,如頭盔、餐具及玩具,價格高昂,比黃金還貴。1884年,美國鋁的總產量為56.7kg。1886年,美國大學生霍爾(Hall)和法國大學生埃魯(Heroult)幾乎同時發明了冰晶石-氧化鋁溶鹽電解煉鋁法,宣告鋁的工業提取工藝誕生,他們分別在美國和法國取得了發明專利。
1888年,霍爾在匹茲堡成立了世界上首個鋁電解廠——匹慈堡冶金公司,并生產出第一塊商業用鋁。該公司制造了鋁茶壺等生活用品,并制成了幾種鋁合金。從1888年到1893年,鋁錠價格從10.7美元/kg下降到1.72美元/kg。1990年前后,鋁箔、電線、電纜等產品也相繼問世。
鋁的標準電極電位為-1.662V,電化當量為0.3356g/(A·h)。鋁的密度只有銅的30.13%,因此,用鋁取代銅可以顯著降低工件的質量,從而節約能源,減少溫室氣體排放。
以鋁代銅可行嗎?
“以鋁代銅”并不是指在所有領域和部門都使用鋁材取代銅材,而主要是指用鋁代替銅生產導電及導熱(散熱)件。
鋁比銅輕約70%,可以減輕工件質量,從而使工件安裝更為便捷。早在20世紀初,就開始用鋁取代銅生產高壓線路,使導線和線桿(鐵塔)受到的張力大大下降。汽車工業和航空工業也紛紛采用鋁導線。Airbus A380飛機是歐洲空客公司制造的世界上最大的客機,可容納約800人,該客機上的所有導線都是鋁的。
但是,在家中,使用鋁導線取代銅導線安全嗎?事實證明,是安全的,一點都不用擔心。北美從20世紀60年代中期開始,就將住宅電線大規模改成鋁制的。在世界其它地區,“鋁線進家庭”的時間更早一些。鋁線大概出現在1990年,當時,美國鋁業公司用其提取的鋁拉出了線材。
如果大家在選購鋁材時還有其他疑問,可來電咨詢0531-55707779,山東信義通鋁業科技有限公司常備庫存量大、種類多、規格全,產品涵蓋1~8系多個牌號和規格,常備牌號有:1050、1060、1100、2A12、2024、3003、5052、5083、5754、6061、6063、6082、7075、8011等,品質保證,供貨及時。